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月光下的殇 > 第八十二章 重阳宫之行

第八十二章 重阳宫之行

“子清道长无须担心,他们本就没有邀请我们,我们无论什么时候过去都是不速之客,所以不必计较这些。”邯元散人表现的倒是很坦然。

“嗯。”子清真人点了点头,想想也是,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第二天一早,几人便轻装骑着马出发了。重阳宫位于西安市户县祖庵镇,据此也就半天的路途,所以一路上几人可以说是一边赏景一边赶路,三月的西安,万物复苏,新柳抽枝,所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大概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只是,长安街一带种植的多是桃、杏之类的花,倒是少了烟柳满皇都的绝胜之景,也不失为一种遗憾。过了长安街之后,胡半仙轻拂了一下花白的胡子,说道:“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就可进入户县,那便是全真教的祖庭重阳宫的老家了。”

“师傅,您以前去过重阳宫吗?”左弦坐在马上遥望着郊外一片嫩绿之色,心情大好。

“曾经随你的两位师叔去看过,但没有进去过。”说到这里,胡半仙有些感慨:“不过,重阳宫确实是修道者的圣地啊。”

“哎。”左弦慵懒的伸着腰:“我毕竟是第一次去那种地方,不知道好不好玩。”

“既然师侄对这重阳宫这么感兴趣,那我不妨给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柳阳子微微一笑,说道:“重阳宫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享有“天下祖庭”和“全真圣地”之盛名。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五千零四十八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明代以后,宫殿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如今的重阳宫仅存两宫一殿一阁一门一院。”

“那和我们的龙虎观相比如何?”左弦问道。

“俗话说,廋死的骆驼比马肥,如果从建筑的规模上说,尽管他们如今早已败落,却仍是我们正一派的各大派系无法企及的。”说到这里,胡半仙和同行的子清真人不禁感到沮丧,虽然他们骨子里都是及不服输的人,可谈到这一点,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双方只见的差距。

柳阳子继续介绍着:“这两宫便是万寿宫和龙门宫,万寿宫是重阳宫的主殿,凡遇重大事件均在此殿召集全真派各大真人在此商榷,所以,全真教的各大重大决策都是从此处发出的,因此,此宫的掌宫真人一般也就是全真派的掌教真人;龙门宫又叫活死人墓,因外形死坟冢而得名。此地原是他们的祖师王重阳的清修之地,也作为抵抗元军的兵器与粮草的贮藏之地,后来经他们的修葺并更名为龙门宫,一般是隐退的高人所居之地,这一点,和睹星门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两处地方平日里是绝无外人打扰的。这一殿便是两圣殿,用以编纂各类书籍并负责发布高层的一些法令。一阁就是文昌阁,是全真教乃至道教的各大书籍的典藏之地,是他们的清圣之地,非全真教的高层人员是不可能有机会接近的。剩下的这一院就是人们所说的太清院,也是此次大会我们唯一可以随意出入的地方,平日里的一些琐碎之事都是通过这里来解决的,同时,这里也是整个重阳宫规模最大的分院,兼具议事、修习、就寝、医病和财务运转等几大功能于一体。”

“别的不说,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远远不及啊。”听着他的师弟娓娓道来,胡半仙无奈的摇了摇头。

“地盘大有什么用?人才才是支撑道教经久不衰的梁柱,只要才人辈出,我们正一派就可代代相传,永得衣钵之传人。”邯元散人的语气里倒是透露出几分不屑。

“邯元道友言之有理,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心生嫉羡。”潼河散人看了看左弦,倒是不为胡半仙的话语所动,当然,胡半仙也只是有感而发,并非有意要长他人之威风。

此次前去,他们心里有十足的把握让正一派在这次大会上大显威风,虽然全真教不乏退隐的得道高人,但天生神瞳的人估计他们也是第一次撞见,只要时机把握的恰当,那么他们就能借此让正一派名声大噪,这,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