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我爸是茅山九叔 > 第三十一章 战略物资 猪鬃毛

第三十一章 战略物资 猪鬃毛

“猪鬃毛,怎么样?”赵刚说道。

“猪鬃毛?”秋生满脸疑惑。

李云龙也没反应过来这猪的鬃毛有啥好赚钱的。又能吃,白送自己都不要。

楚云飞一听却是眼前一亮,说道:“母猪峡?”

“对。”赵刚点点头。

“两位前辈,能不能说的清楚点。”秋生虚心请教道。

“就是,有话直说,打什么迷道。”李云龙说道。

“其实,是这样的。”赵刚开始解说。

“咱们国家呃的猪鬃质地偏软而富有弹性,而且不沾油,非常适合做成清洗枪膛或炮膛的清膛刷,从油漆兵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到清刷机枪的枪管、大炮的炮筒,更是一样也离不开猪鬃。

销量十分巨大,以前我们部队没枪支弹药了,就可以向周边的百姓们收购猪鬃毛,然后拿到军工厂去换枪支弹药。

从价格上来说,猪鬃毛的价格,一点都不比军火便宜。”赵刚说道。

“而且,在国外,中国的猪鬃毛比茶叶还要热销。”比较了解国外情况的楚云飞接起了话茬,说道:

“二战前,中国供应的猪鬃即占全球75%以上。所有参战各国要想给他们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那就一定要用中国的猪鬃。”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范围内的猪鬃毛价格猛涨。

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美国市场也是“鬃荒”告急。

1939年,美国政府传令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庆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美,中国政府表示同意。但当时,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都急需中国猪鬃。

为此,美、英、苏三国还在华盛顿成立机构,负责协商如何向中国取得猪鬃、如何分配。当时美国政府还曾派一位特使到重庆,表示猪鬃出口事关战争胜负,要求中国政府保证供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军需,美国政府把猪鬃连同鸭毛列入A类战略物资,与军火等同,并颁布“M51号猪鬃限制法令”,规定三英寸以上的长鬃,全部供应海陆空三军所需,严格限制民需消费。”

“美国为此让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中印航线,可以使用美国飞机,把驻华美军的军需,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空运到昆明或宜宾,然后又利用回航的飞机运输猪鬃回国,猪鬃由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负责运输。

这条航线要飞越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的喜马拉雅驼峰,其高度要比当时飞机通常飞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会碰到狂暴的气流,使飞机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飞机会出毛病。美国几乎是不惜用航空员的生命来换取中国的猪鬃。”

楚云飞说完,聊上瘾的赵刚继续说这些不为人知的战争侧面。

”攻陷了小半个中国的小日本也是疯狂的搜罗猪鬃毛的资源。

就我知道的,小日本就在天津、徐州、上海、汉口、广州建立了五大走私点,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场套取中国法币外汇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国的大后方倾销和走私日货,以货换取猪鬃等紧俏物资。”

被上了一课的秋生还是一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表情。

小小的猪鬃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战略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