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血色大宋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抚使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抚使

“说是官逼民反,一点都不为过,那朱勔打着为皇上建设艮园的旗号,巧取豪斗,在江南一带民怨极大,因此方腊暴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借口便是诛朱勔。”

这次见到赵佶,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秦昊既然把话说开了,索性把话说得更透彻些,至于这个皇帝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接着说道:

“咱们不说这二十年来的积怨,单说当初朱勔为送一块太湖石进京,动用数千劳役,拆桥毁屋无数,仅仅是沿途的路费,就不止三十万贯。”

赵佶没有说话了,因为秦昊的这番话就不仅仅是指朱勔,而是在暗讽自己,因为自己的特殊爱好,让私事变成国事,以致于劳民伤财,最后闹得天怒人怨。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尖锐,剑指当今圣上,一股冷汗顿时从手心冒起,害怕赵佶在极怒之下做出不利秦昊的事,当即躬身说道:“小娃儿说话没遮没拦,还请皇上不要介意!”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而眼前的赵佶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他忘记了,他的主业是当皇帝,而副业才是玩艺术。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在言语上得罪眼前这个皇上,他都不会杀自己,因为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百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

在他的印象中,大宋皇帝真正开杀戒的是诛六贼,为此,赵佶还非常不满意,认为这是违背祖制,以致后来赵构做皇帝,他还专门让人带话,说的就是勒石三戒。

如今有了赵佶的保证,秦昊说起话就更无顾忌,当即接过刚才的话道:“三十万贯是多少?那是一万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吃喝拉撒,而艮园有多少这样的石头,恐怕是数都数不清。

崇宁四年,朝廷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任命朱勔执掌,这个朱勔本是商户出身,受朝廷重用,本该弹尽竭虑为皇上分忧解难,而他却打着为皇上办事的旗号,横征暴敛。

只要听说哪个老百姓家里有奇花异石,便派人闯进他家,用黄封条将那东西一帖,便算是进贡皇上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

如有半点损坏,那就是大不敬,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遇有花木高大不易搬迁之物,轻则毁墙,重则拆屋,不少的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那些官兵差役还要四处敲炸勒索,不少的人家因此卖儿卖女,也难尝其债,花石纲之祸,至今二十余年,富了朱勔等人,却坏了官家名声。”

秦昊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完,说完之后,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赵佶,他也想看看这个皇帝在听了自己的话后有何反响。

赵佶没有反响,在他的心里其实心如明镜似的,只是他以前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如今这层窗户纸被秦昊捅破,他也是夫复何言。

好在秦昊在细数花石纲之祸后,又将责任推给底层的官兵还有掌管应奉局、制作局的朱勔,算是给皇家留了颜面,这让他的心里多少好受一些。

赵良嗣见气氛有些尴尬,有意打破这种僵局,沉吟着道:“秦昊,你平过梁山、定过中京、主过盟约,那你说说,面对方腊暴乱,朝廷将如何自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