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诅咒乐章 > 第十章 请教哲学教授

第十章 请教哲学教授

“当然,这跟音乐的本源有关。当然一谈到本源,就会进入哲学范畴。《礼记·乐记》代表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它是这样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哼政通矣。“

”什么意思?“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里冲动,表现为声,片片段段的声组合变化为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称为音。所以世道太平时的音中充满安适与欢乐,其政治必平和;乱世时候的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灭亡及濒于灭亡的国家其音充满哀伤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所以音乐是与政治相通的,也是一种********。“

祈洛翎若有所悟,点点头。

“这个理论在古希腊哲学系统里都有详尽的论辩。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能净化心灵、使人从善。”

“音乐有教化的作用?”

“当然,苏格拉底说过: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柏拉图早在《理想国》中曾说过: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并很快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人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陈教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第八章中也谈到,音乐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尤为重要,音乐的教育作用比它产生的愉悦作用更重要。在古希腊的理论家看来,音乐具有伦理价值的取向,这充分反映在他们对音乐的管制上,要警惕不适度的音乐对人的“腐蚀”。”

陈教授侃侃而谈,话语中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也包括很多哲学思维,祈洛翎并不能全部理解,她陷入思考中。

”无论从哲学理论还是现实实践来看,优雅的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确可以塑造过正义美好的灵魂,甚至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提出了,改变音乐的旋律,国家的基本法律也会随之改变。“

祈洛翎惊愕望着他。

“你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很正常。比如音乐甚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们。”

“此话怎么讲?”

“比如美国外交手段中,音乐是最有力的传播工具。它通常会选择与其********分歧或价值观冲突比较严重的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年轻人和社会边缘公众是其核心目标公众。一方面,年轻人喜爱音乐,愿意接受新鲜的东西,尚未建立固定的价值观,且其思想将影响国家未来的走向,将其作为核心公众非常有助于美国观念输出的有效性和长远性;另一方面,年轻人充满反叛性,说教式的宣传只能适得其反,而爵士乐、摇滚乐、嘻哈音乐的反权威性却能让他们在音乐中进行宣泄,获得共鸣。“

”好像是那么回事。“祈洛翎想了想,点点头。

“比如冷战时期的爵士乐外交,学校和年轻人所在的地区是表演的主要场所,各种流行音乐通过“欧洲自由之声”、“********”、“卢森堡之音”等渗透到年轻人的文化之中,让各国共产主义政权极为恼火。音乐家和年轻人之间的互动,让文化与观念的分享更加畅通而自由。在美国公共外交史上,当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冰点(或不友好)状态的时候,音乐往往会充当“政治先锋”先行或试行,传达政治无法言语又无法保持沉默的信息。正所谓正所谓“当政党沉默之际,正是艺术家粉墨登场之时”。如今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公众纷繁复杂,如何确定核心公众和战略公众,制定不同的音乐外交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你做的研究很有深度。“祈洛翎赞许点点头。

陈教授笑了笑,说:”同理,人类的时代与音乐发展也是密不可分。我就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发觉有一个现象。“

”什么现象?“

”我发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反之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种音乐中,你都可以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感知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比如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乃至中国****期间,人们变得那么疯狂,毫无理性,那个时代的音乐像是被撒旦诅咒过一般。“

说完,陈教授对她诡异笑了笑。这时,她突然发现他的脸上隐隐有一层晦暗的阴影,她的心底涌上了莫名的不安。

陈教授看了看手上的表,说:”差不多,我有事情要先告辞了,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到学校来找了。“

”谢谢你,打扰你了。很高兴认识你。“祈洛翎说道。

两人伸出手短短相握,然后在校园门口告别了,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